远距离无线核相仪是电力系统检测中用于确定不同线路或电源之间相位关系的重要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无线传输和卫星授时技术,同时也利用电场和磁场的特性来实现核相功能。在电力系统中,不同相序的电压和电流具有特定的电气特性。仪器的探测器部分包含特殊的感应元件,这些元件能够感知周围的电场和磁场信号。当探测器靠近带电线路时,线路周围的电场会使探测器内的感应元件产生感应电压。通过对感应电压的分析,可以确定相位信息。
1、无线传感器(采集器)
数量:通常为两个(分别对应被测的两条线路);
功能:
接触被测线路(通过钩式或钳式探头),采集电压信号和相位信息;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无线模块发送至主机。
类型:
钩式传感器:适用于架空线路或电缆剥皮处,直接钩挂导线;
钳式传感器:非接触式夹取导线,适用于带绝缘层的电缆。
技术特点:
高绝缘等级(如CAT IV 600V),适应高压环境;
小型轻量化,便于高空或复杂场景操作。
2、主机(接收器)
功能:
接收来自两个传感器的无线信号;
处理数据并显示相位差、电压值、相序等信息;
通过声光报警指示同相或异相。
核心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接收传感器发送的射频信号(如RFID、LoRa、Wi-Fi等);
处理器:分析相位关系并输出结果;
显示屏:LCD或OLED屏幕,实时显示测量数据;
电源模块:可充电电池(如锂电池),支持长时间工作。
扩展功能:
数据存储与蓝牙/USB传输;
谐波分析(高d型号)。
3、连接与传输系统
无线通信链路:
频段:常用433MHz、2.4GHz等ISM频段,抗干扰能力强;
协议:采用专用无线通信协议(如DECT、FHSS跳频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稳定性。
天线设计:
传感器和主机均配备高增益天线,提升传输距离(可达50米~500米)。